清城区档案局2007年
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设想
2007年度档案局(馆)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以及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争当清远档案、党史研究、地方志编纂工作排头兵为目标,带领全体同志奋发努力,认真做好档案、党史研究、地方志编纂工作及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做到统筹兼顾,档案、党史研究、地方志编纂工作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较圆满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2007年主要是做好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履行职责,发挥职能,档案各项业务工作得到加强。
1、积极组织开展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加强对区属各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检查和镇、街、村、社区建档的巩固提高,督促其按时完成上年度的档案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国家档案资源不流失。据统计,各单位完成上年度收集整理立卷3500多卷,归档率达95%以上。
2、继续抓好原区属国有企业转制、破产档案的处置工作,安排人员指导整理汇隆公司移交入馆的转制破产档案6000多卷,使改制、破产企业档案得到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此项工作得到改制破产企业下岗工人的赞许。
3、加强《档案法》的宣传和档案执法检查,促进本地区档案事业的依法健康发展,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周年,值此在今年9月积极组织了区、镇、街档案员参加省档案局组织的《档案法》知识答题抽奖竞赛活动和积极组织各有关单位档案人员参加市档案举办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班,拓宽渠道,加大宣传《档案法》力度,不断提高档案意识。并坚持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做到平时指导与加强执法并举,有力促进我区档案事业依法健康发展。
4、加强对馆藏珍贵档案的抢救保护工作。为确保历史重要档案的完整安全和保管,发挥历史档案为新时期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今年重点组织人员抢救整理历史档案327卷,如民国时期档案及山林权证等重点专业档案,使重点的珍贵档案得到保护性的抢救安全保管。
5、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做好档案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群众服务工作,档案利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扎实做好日常档案查阅接待服务,档案利用率逐年提升,就2007年1月至11月仅11个月,共接待查阅利用档案者为1500 人次,提供档案资料5000卷/件次,此较突出的是今年8月份为区政治委处理平息各街、镇1979年以前入伍退伍军人集体上访事件,和区民政局落实我区1979年的入伍退伍军人对越自卫还击参战人员优扶政策,提供退伍军人档案5000多份卷,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
1、 为推动我馆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
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结合本馆的实际,制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并投入20多万元,配备档案信息化建设设备,如购置了较先进的宝迪2006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夏普专用档案扫描仪、刻录机、电脑、防磁柜等一批电子专用设备,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进程加快。从今年5月份起使用了宝迪2006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进行馆藏档案的扫描、档案检索目录的录入数字化处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到今年11月底,已完成了民国档案扫描74卷,6332页,山林权证档案196卷,20010页,知青档案57卷,2150页,计算机录入检索目录42669条,刻录光盘24张,电子档案初步建立。
三、抓档案馆目标管理升级工作取得成效。
落实广东省档案局文件粤档发[2007]8号文《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国家档案馆目标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馆2007年度完成馆目标管理由省二级晋升省一级的工作。
四、党史研究、地方志编纂工作得到加强。
1、《清城区志》编纂速度加快。在去年的基础上,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用5年的时间完成第二轮修志的要求,今年我们加大对修志编辑部工作的领导,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志书编纂体例要求,严把质量的同时,加快编纂的速度,力求做好,又快又好,2007年共完成初复稿200多万字,完成总纂12篇36万多字,完成分纂4篇2.8多万字,收集各类图片30多幅;考证、查阅各种档案资料2500多份。按全志书52篇,150多万字的目标任务,已完成了约70%,计划2008年完成总纂,并送上级地方志专家审稿。
2、与清新县史志办合著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清远县地方史》(1924—1949)党史正本第一卷,并已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
3、完成了省地方志办公室下达《抗战时期广东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的研究工作。按照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对此工作的批示和中央、省、市史志部门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对课题调研工作,按照部署,狠抓落实,多次派出人员与市史志部门到韶关、广州、南京等有关档案馆收集史料、证据,经过年一年的艰辛努力,基本核得1937年—1945年日本侵华原清远县直接死亡人数2790人,伤858人,间接死亡253人,伤1164人,为全省核查《抗战时期广东人口和财产损失》提供史料。
4、按时做好《广东年鉴》、《清远年鉴》的组稿工作。根据广东省史志办、市史志办下达的2006年《广东年鉴》、《清远年鉴》清城区部分的组稿工作。主要完成了8个彩版的编辑,绘制了2006年各镇(街、场)基本情况统计及清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撰写,以及完成省、市史志部门交办的任务。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1、以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三个走在前面”为内容,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动力,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责任制和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对党员党章和党纪的学习教育,巩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并结合每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落实中纪委提出的“八要”、“八不要”进行对照学习,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以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有效地预防了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发生,较好地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
2007年我局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局班子团结,党员模范作用好,干部关系融洽,党员廉政建设等得到加强。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档案、史志工作任重道远,有些方面还应继续努力:一是档案的开发利用渠道不够广泛,服务手段还需改进;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三是人员业务水平、业务知识还需提高。
六、2008年工作设想:
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项建设事业有效服务为目标,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依托科技,加大档案开放力度,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不断拓宽档案服务渠道,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8年的工作重点任务是:
1、加大力度开展对馆藏重点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目标占馆藏总量的30%。
2、2008年12月底前完成局(馆)网页建设,并能通过政府信息网开放解密档案和现行文件的查询(区政府及各街、镇、机关单位范围)。
3、加强对《清城区志》的编修力度,加快志稿的审稿和总纂工作,力争又好又快完成总纂。
4、完成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